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校招生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预录取考生130名

来源:成都晚报 2013-3-20 7:54:32
 

  经过层层选拔,全国2045名初中报名者中,500名早慧少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复试环节,最终仅130名初中生被预录取。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西安交大招生办了解到,130人中有10名川籍学生,其中男生6名,女生4名(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6人,成都七中育才学校2人、新都一中实验学校1人、绵阳东辰中学1人)。昨日,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的这6名学生接受了成都晚报记者采访。他们坦言,自己离“神童”很远,至今仍对顺利考入“少年班”感到意外。

  ■考试制度

  “一考免三考”制度

  通过初试、复试被录取,免中考

  预科学习合格者,免高考,直升本校本科

  本科成绩和毕业设计达标,免考读本校硕士

  ■报考人数

  2010年987人 2011年1260人

  2012年1730人 2013年2045人

  ■学费几何

  预科、本科为4950元年至5200元/年

  个别专业的收费或不同

  学校视成绩为新生提供不等的奖学金

  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奖学金

  ■生活适应

  最小的学生仅11岁

  新生均需2年预科学习

  每班均有生活班主任和学习班主任

  偏科的学生可转专业

  ■毕业去向

  1985年设班以来共有810余名学生毕业

  85%以上获硕士或博士学位

  多数选择继续攻读博士或从事科研工作

  7人成为排名世界前30位大学的终身教授

  考入“少年班”的学生,通常被誉为“神童”,他们或智力超群,或有着同龄人不具备的才能。但受访的6个孩子均称自己离“神童”级别“相差甚远”,记者梳理出他们有以下相似点:成绩并不拔尖,但理科突出,生活中独立自主,动手能力强。

  成绩不靠前 偏爱数理化

  石皓天:对能源动力很感兴趣 陈仁松:痴迷生命工程

  记者采访发现,成都上榜学生的综合成绩都不靠前,分数最高的只能排到年级第50名。但是,他们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科目,却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

  “我设计过一种热机和汽车的独立悬挂。”初三(6)班的石皓天说,自己对能源动力很感兴趣,将来希望研究地沟油的综合利用,将地沟油“裂化”为燃料。初三(5)班的陈仁松则痴迷生命工程,自学数字艺术和3D建模,其目的也非常简单,“为我的研究找寻理论依据,并加入现代科技手段,丰富研究成果。”

  正因为对数理化的偏爱,两人仅复习了不到一周就顺利通过了初试与复试的严格考核。

  脱离“温床” 个个都独立

  陈哲思:每个周末才能与父母相聚 梁峰:功课完全不用家长操心

  进入少年班的学生均在15岁以下,能否适应大学生活,让不少家长很担心。但对几位拿到预录取的成都学生来说,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早已成为习惯。

  “我爸在温江上班,妈妈在雅安,一家三口周末才能聚在一起。”初三(9)班的陈哲思告诉记者,他基本上在学校就能完成日常学习,不需要请家教补课。记者发现,这6名学生中,有4人都与父母不在同一座城市,有的一个月才能见上一面。就算家在成都的,独立性也很强。比如梁峰,父亲做水果批发生意,母亲是家庭妇女,在学业上都不能给他辅导或意见,但他成绩依然不错。除了学习不用父母操心,这些孩子还早已习惯了自己打理日常生活,甚至有人连报考“少年班”也没跟家长商量,直到要去西安考试时才告知父母。

  女生不逊色 动手能力强

  张瀚月:女“撬锁王” 隆凤秋:修眼镜架、通厕所都能“搞定”

  “少年班”的复试阶段,涉及动手操作的实验题型,这让不少女生望而却步。隆凤秋、张瀚月两名女生却顶住压力成功突围。

  “我们班有五大‘撬锁王’,我是唯一一个女生,男生的铁柜坏了也是我帮忙打开的。”说到动手能力,性格开朗的张瀚月调皮地向记者介绍,自己从小跟男孩子一样,喜欢把玩手枪、汽车模型类组装玩具,这在无形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上中学后,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还能轻松帮助同学打开铁柜或门锁。另一位女生隆凤秋也毫不逊色,类似眼镜架“关节”摔坏的修复、厕所堵塞的疏通,她都能“搞定”。

  连线“老生”

  “少年班”光环已褪去

  经过2年预科、1年本科学习后,于2009年进入西安交大少年班的成都学生刘玉婵,选择了自己的最爱——计算机专业。当年,四川地区仅2名学生进入少年班,刘玉婵正是其中之一。

  如今,年近20岁的刘玉婵坦言,少年班的概念已经淡化了许多。“进入大二时,大家选了喜爱的专业,少年班也就自动解散了。”融入到正式的大学生活中,刘玉婵与比她大两岁的“新同学”相处融洽。“最大的感触是这几年自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与工作的目标也更加明确。”

  专家视线

  学生期待“个性化教育”

  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以来,关于大学少年班是“因材施教”还是“拔苗助长”的争议就一直没有断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介绍,上世纪80年代,中国高校少年班从火爆转冷,再到现在似乎又变得火爆起来,其反映出学校个性化教育普遍缺失,促使学生通过“少年班”一类培养模式来寻求个性化教育。

  熊丙奇认为,少年班在办学中,似乎是有“个性”的,可是当这些孩子汇聚在一起时,学校是否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是否配备导师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在一个重视个性教育,给每个个体自主发展空间的教育环境中,是不需要‘少年班’这种设定的成才模式的。”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